<big id="1ihep"><em id="1ihep"></em></big>

    <th id="1ihep"></th>

            <th id="1ihep"></th>
            <th id="1ihep"><option id="1ihep"></option></th>

            1. 中國出口二季度有望筑底修復

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2023-04-12 來源:中國貿易報

               中國銀行研究院日前發布的《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》顯示,中國出口增速有望在今年第二季度筑底修復。“綜合來看,預計第二季度中國出口降幅有望收窄至4%左右。”該報告稱。

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該報告認為,受國際政經格局持續演變、海外需求不振、價格支撐減弱和2022年高基數等因素影響,2023年中國出口增長持續偏弱。1至2月,中國出口按美元計價(下同)同比下降6.8%。

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從主要貿易伙伴來看,中國外貿的分化趨勢有所加大。2023年1至2月,中國對美國出口延續負增長,同比下降21.8%,降幅較2022年12月擴大2.3個百分點。對歐盟、日本出口降幅雖有所收窄,但增速仍未轉正,分別為-12.2%、-1.3%。對東盟出口增長較快,同比增速較2022年12月加快1.5個百分點至9%。

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從產品結構來看,上游產品和汽車出口景氣度高,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持續回落。2023年1至2月,成品油、鋼材出口分別同比增長101.8%、27.5%。汽車及底盤、汽車零件同比增速分別為65.2%、4%。汽車出口數量(37萬輛)再創歷史新高,同比增長68.2%,對汽車出口金額增速的貢獻約為60.3%。

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該報告顯示,由于歐美發達經濟體居民耐用品需求較弱、企業去庫存周期尚未結束,加之越南、墨西哥、印度等生產國在勞動密集型領域擠占中國出口份額,家具、玩具、塑料制品、鞋靴、服裝產品出口繼續回落,分別同比下降17.2%、10.1%、9.7%、11.6%、14.7%,降幅較2022年12月分別擴大2.6、0.7、7、13.8、4.4個百分點。

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但中國出口增長好于市場預期,降幅較2022年12月收窄3.1個百分點。該報告分析,發生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:

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一是國際需求好于預期。雖然美國2月ISM制造業PMI指數仍處在收縮區間,但較1月提升0.3個百分點至47.7%,為最近6個月以來首次出現改善。歐洲、日本的消費信心也出現好轉。從運價指數看,2月中旬以來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(BDI)、沿海集裝箱出港運價指數(TDOI)開始筑底回升。二是節后國內復工復產加快推進,產業鏈供應鏈堵點打通,疫情高峰期間積壓的訂單得到充分釋放,對出口增速產生一定提振作用。三是外貿新業態成為出口增長的重要動能。2023年一季度跨境電商指數高于2022年同期,浙江、山東、深圳等外貿新業態發展領先地區的業務量同比增幅普遍較高,其中,1至2月浙江跨境電商出口金額同比增長73.2%。

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該報告認為,中國出口增速有望在第二季度筑底修復,結構性機會值得關注。從拉低因素看,外需修復具有不確定性。全球通脹水平仍處高位,2023年上半年歐美發達經濟體大概率將“小步”加息,對國際需求產生抑制作用。主要發達國家企業去庫存周期尚未結束,美國大部分商品的庫存銷售比仍處1.5以上的高位區間,較2022年年末并未出現明顯改善。2022年同期,中國外貿基數較高,當年5月和6月同比增速分別達到16.3%和17.1%。受此影響,當年第二季度出口同比增長12.4%。

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而從拉升因素來看,區域結構仍有支撐。東盟國家內需走強有望拉動中國終端產品出口增長。IMF預測東盟五國2023年經濟增速為4.9%,高于西方發達經濟體的1.1%。RCEP深化落地也將帶動中國與東盟國家在產業鏈層面的協作加深,促進“中國-東盟國家-歐美”出口路徑的發展。電動汽車、光伏產品、鋰電池“出口新三樣”具備全球競爭優勢。2022年,中國工業制品出口增長9.9%,拉動整體出口增長9.4個百分點,其中鋰電池、電動汽車等產品出口增速均超過60%,出口新動能快速成長。“自研技術、產能高、度電成本低是中國綠色產品出口的核心競爭力,歐洲能源安全需求、新興市場國家新能源產品需求仍有缺口,這將帶動中國出口增長。”該報告稱。(記者 劉禹松)

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相關新聞

              版權聲明

              1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中國輕工業網” 的作品,版權均屬于中國輕工業網,未經本網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中國輕工業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              2、凡本網注明 “來源:XXX(非中國輕工業網)” 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信息之傳播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              3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于轉載之日起30日內進行。
              4、免責聲明:本站信息及數據均為非營利用途,轉載文章版權歸信息來源網站或原作者所有。

              返回頂部
              三级网站
              <big id="1ihep"><em id="1ihep"></em></big>

                <th id="1ihep"></th>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th id="1ihep"></th>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th id="1ihep"><option id="1ihep"></option></th>